秦皇岛市市场监管局于4月29日上午,在市日报社4楼秦皇岛市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秦皇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海霞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持续加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和高水平服务,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推动秦皇岛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一是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不断提升。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和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落实对高价值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资助政策,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导向更加鲜明。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持有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持有量分别超过25件和8件,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燕山大学、领先生物分获2024中国·雄安高价值专利大赛银奖和优秀奖。“昌黎葡萄”“青龙板栗”地标商标通过国家局审核,为我市首次在一年中获批2项地理标志。参与我省首个数据知识产权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全市获颁登记证书62件,3起案例入选河北省数据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二是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稳步增强。扎实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速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组织高校院所盘点入库存量专利5400余件,发动400家企业注册使用专利转化系统。其中燕山大学3460条专利进入专利转化资源库,入库比例达87.58%,在全省处于高位水平。为校企专利成果供需对接“牵线搭桥”,联合石家庄、唐山、张家口等地推动秦皇岛专利成果“走出去”。组织驻秦高校开展县区巡回服务对接,举办5场专利转化对接,200余家科技型企业参加,促成1000余项专利转化实施,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106件,知识产权融资50余笔。中信戴卡、卢龙粉条、正龙食品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昌黎扇贝”“卢龙甘薯”“卢龙粉条”入选河北省地理标志商标品牌运用促进工程培育项目。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围绕体系建设、协同保护等环节持续发力,协调法院、公安、版权、农林等部门,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合法院、行政审批等部门落实知识产权领域信用联合惩戒要求,将2名自然人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督促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知识产权保护责任,全市共办理知识产权行政案件155起。联合海关、贸促会等部门举办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及海外风险防控培训研讨会议,组织专家团队走进11家外资外贸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纠纷应对指导服务。强化展会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导中阿化肥、福寿食品等企业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展维权行动。
四是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持续优化。着力在培育服务主体,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在抚宁、昌黎、卢龙和青龙挂牌成立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增设2家市级公共服务网点、3家商标品牌指导站,总数分别达到13家和25家。我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经验做法获评全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1项、省级优秀案例5项。为70余家重点企业安排了知识产权专员,搭建创新资源与研发生产一线的桥梁纽带,为企业在创新发展、专利转化等方面“精准诊脉”、“对症下药”。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省、市部署要求,聚焦知识产权全链条升级,全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一是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推动一批条件成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争创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进一步协调推动教育、医疗、国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软件正版化工作。以县域为基础,围绕具有独特品质的产品开展潜在地理标志保护资源调研。二是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效能。开展“专利转化燕赵行”等系列活动,提升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工作绩效,推动一批专利快速转化。持续推进地理标志商标品牌运用促进工程、“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着力提升地理标志、商标品牌转化运用水平。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聚焦知识产权七大体系建设,完善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推进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深入开展规范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工作,打击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运用国家版权局正版软件检查工具,打击侵犯著作权违法犯罪活动。做好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查检测,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打击种业领域侵权行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专家库作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大力开展“龙腾行动2025”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专项行动,做好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和维权援助等服务,为我市企业出海提供保障支持。四是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充分发挥各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节点、网点作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促创新、涉外知识产权服务入企等惠企对接活动。扎实推进商标、专利代理信用评价管理,持续优化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协会行业组织作用,加强商标、专利代理机构行业自律管理。
秦皇岛日报记者
在助力秦皇岛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中,市市场监管局是如何引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实现创新发展的?谢谢。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科负责人
郑亚巍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中,我局始终将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作为核心任务,通过“管理升级、服务增效、政策赋能”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部署并有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首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增强其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推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工作。通过贯标认证,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保障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致力于培育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并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企业整体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运用能力,打造企业独特的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
其次,为了让企业深入了解并掌握知识产权运用策略,我们精心组织了各类专题培训和对接活动。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到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运用策略讲解,通过剖析大量生动鲜活的专利转化案例,让企业清晰地认识到知识产权运用的巨大价值和广阔前景。此外,定期举办专利转化对接活动,搭建起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打破信息壁垒,促进专利技术在不同主体间的高效转移转化。深入企业园区开展“入园惠企”行动,将政策解读、技术咨询等服务直接送到企业身边,真正做到服务下沉,助力企业创新发展。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引导企业对高价值专利产品进行备案,形成动态更新的知识产权产品目录清单,为产业政策精准扶持和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提供数据支撑。
第三,在政策扶持方面,考虑到企业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压力,我们特别给予贴息支持,这不仅能直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还让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更加游刃有余。同时,提供风险补偿机制,极大地增强了金融机构对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信心,有效缓解了企业长期以来的融资难题,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促使企业能够更安心地投入到创新研发中,积极创造更多高价值的知识产权成果。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全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为我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添砖加瓦。
秦皇岛电视台记者
大家都知道,软件正版化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我们,每天都会用到办公软件,请问,市委宣传部作为主管部门,都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谢谢。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慧明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软件正版化工作是版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事关国家安全,事关社会诚信和法治建设,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我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和要求,不断健全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方式,在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建立了高效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市、县(区)两级推进正版软件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由宣传、教育、工信、司法、外事商务、卫健、国资、市场、数政等单位作为成员单位,一体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合力抓、业务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落实资金,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全覆盖。自2019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列支专项经费,按照规定程序,按期采购并签订合同,以场地授权方式购买国产办公软件,全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和9个县区机关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均实现全覆盖。同时,常态做好登记统计工作,随时掌握正版软件变更情况。特别是推动软件正版化工作向重点行业延伸,教育、医疗、国企等进展明显。
三、加强培训,提升了版权保护意识。按照省、市工作安排,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系列活动,利用媒体、户外大屏、宣传栏、云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各种载体平台广泛宣传,推动版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2024年,我市共登记著作权作品1.7万余件,实现了大幅增长。同时,每年举办全市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培训会议,邀请上级部门有关同志来秦授课,对9个县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国企单位等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各行业对软件正版化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能力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发挥联席会成员单位作用,继续做好软件正版化工作。
谢谢大家。
整理编辑: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